刻刀不輟 雕萬物訴情懷
來源:濰坊晚報 發(fā)布時間:2021-01-13 09:16:43
近日,在以“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”為主題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創(chuàng)新作品展上,臨朐木雕藝人劉光寶精心創(chuàng)作的黃楊木雕《豐收》榮獲“突出貢獻獎”,被中國木雕博物館收藏。1月12日,記者采訪了66歲的木雕藝人劉光寶,聽他講述與木雕結緣的故事。
用時一年創(chuàng)作《豐收》,被中國木雕博物館收藏
1月12日,記者通過圖片看到,《豐收》作品中的人物惟妙惟肖,雕刻細致入微。左邊有7名憨態(tài)可掬的小孩圍著柴垛嬉戲,中間有兩名頑童在盤碾上玩耍,右側大樹下坐著一對笑容祥和的老夫婦,背后是他們的房子。老頭抽著大煙袋,而老太太則納著鞋底,兩人似乎在聊家常。“這件作品前后用了一年多時間才完成。”劉光寶對記者說,該作品用百年小葉黃楊木為材精雕細琢而成,以新農村秋收為創(chuàng)作時代背景,以“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”為創(chuàng)作主題,講述農民安居樂業(yè),喜獲豐收,其樂融融的溫馨場景。據了解,該作品近日已被中國木雕博物館收藏。早在2016年,劉光寶的作品《香山九老秋興圖》就被收入該博物館,此次是他第二次獲此殊榮。
說起作品,劉光寶最滿意的代表作之一是紅木長卷《清明上河圖》,長10.10米,寬52厘米,厚4.5厘米,純手工雕刻,嘔心瀝血歷時十年才完成。該作品采用鏤雕、浮雕、立雕三種方法,共雕刻人物超800個、船只29艘,房屋樓宇超30棟,車13輛……樹木枝丫等其他圖案難以計數,以木雕特有的藝術語言成功再現了原作的神韻,讓人恍然置身北宋的繁華集市。
如果有市民想學習木雕技藝,愿意傾囊相授
出生于1955年的劉光寶是臨朐縣城關街道人,自幼就對木柜上的雕花、門樓上的花板有著濃厚興趣,經常用自制的刻刀在樹根、廢木上練手。上世紀70年代,他進入紅木廠學藝,成為打制紅木家具的行家里手,漸漸迷上了木雕藝術。1992年,劉光寶辭職回家專心從事木雕研究,孜孜以求,技藝不斷提高,2014年10月被評為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,2016年12月被評為首屆中國工美行業(yè)藝術大師。
每天吃過早飯后,劉光寶就會來到他的手工創(chuàng)作室,打開盛有一百七十多把刻刀的工具箱,一絲不茍進行創(chuàng)作,通常一坐就是大半天。“木雕常用的木質比較硬,下刀十分費勁,一刀下去就無法更改,并且雕刻作品場景復雜,人物眾多,筆法細膩。雕刻過程并不輕松。”劉光寶說。
在當前機械化成批量生產成為工藝制品行業(yè)常態(tài)的形勢下,劉光寶仍然堅持手工制作,并且一干就是四十多年,通過一件件精美絕倫的作品,將精雕細琢的“匠人精神”詮釋得淋漓盡致。劉光寶表示,如果有人愿意學習木雕技藝,他愿傾囊相授,為木雕事業(yè)的繁榮發(fā)展做出貢獻。
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:隋煒鳳/文
責任編輯:李曉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