漁鼓書傳承人孫長玉:家學淵源 致力傳承
來源:濰坊晚報 發(fā)布時間:2023-11-19 10:03:00
孫長玉展示漁鼓書。
◤掃碼欣賞臨朐漁鼓書(表演:孫長玉)。
隨著時代發(fā)展,臨朐漁鼓書的故事鐫刻在歷史長河中,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。臨朐縣寺頭鎮(zhèn)79歲的孫長玉從孩童時期接觸漁鼓書至今,從未停止熱愛的腳步,一直走在漁鼓書傳承的道路上。作為濰坊市非遺名錄漁鼓書市級代表性傳承人,他希望可以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,將漁鼓書推向更大舞臺。
父親熏陶漸漸愛上 自做漁鼓書偷偷鉆研
“您聽文來待聽武,待聽奸來待聽忠。聽文的包彭施劉四大案,聽武的梁山響馬兩朝兵……”10月24日,在臨朐縣文化藝術(shù)中心,孫長玉即興說唱了一段《雙雀山》。他懷抱漁鼓,一手擊鼓,一手打板,節(jié)奏鮮明,地方韻味濃厚,幾句唱詞,讓人沉浸在戲里人物的喜怒哀樂中,久久不能自拔。
孫長玉說唱的臨朐漁鼓書,具有濃郁的鄉(xiāng)土氣息和獨特的藝術(shù)風格,內(nèi)容通俗易懂,雅俗共賞,富有強烈的感情色彩。孫長玉說,他的家族世代傳承漁鼓書,最早可追溯至300多年前。
孫長玉七八歲時,父親孫居正閑暇時,喜歡為大家來上一段漁鼓書,一解操持農(nóng)活的辛苦疲憊。特別在寒冷的冬季,人們農(nóng)閑在家,孫居正經(jīng)常在門道里說唱漁鼓書,人們欣賞到后半夜是常事。
經(jīng)年累月的熏陶中,孫長玉也喜歡上漁鼓書。父親說唱時,他便在一側(cè)觀察發(fā)音、彈法。他記性又好,晚上聽過的段子,第二天就能一字不差地說唱出來,在鄉(xiāng)親們面前小露一手,還能博得不少好評,他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。
眼見孫長玉愈來愈癡迷,父親卻第一個站出來反對。“我父親認為家里應(yīng)該出個大學生,經(jīng)常叮囑我好好學習,13歲前不讓我碰漁鼓書。”孫長玉說。父親的固執(zhí),讓他每次聽漁鼓書都小心翼翼,甚至不敢在父親面前表露太多。嚴重時,父親把漁鼓藏在母親的柜子里,不讓孫長玉接觸到,他只好自己做漁鼓,鉆研漁鼓書。
辭去工作專職演出 大集首演廣受好評
孫長玉向父親保證“考上大學”后,才被允許說唱漁鼓書。有時晚上父親說唱累了,他就主動站出來給大家說上一段,鄉(xiāng)親們直夸他比父親還要好。很多人甚至為聽他說唱,穿著大棉襖站在門道里,一站就是五六個小時。
孫長玉的名氣越來越大,附近十里八村都知道他。1963年,他被公社推薦參加縣里組織的文藝匯演。雖然是第一次登臺,但他并不怯場,一亮嗓直接引起轟動,從此一發(fā)不可收。1966年,孫長玉開始讀高級小學。為提高說唱藝術(shù),他拜師學藝,水平精進。
孫長玉還喜歡創(chuàng)作段子,省吃儉用購買《三國演義》《隋唐演義》《水滸傳》等書籍,掌握豐富的知識后,再逐漸改編成段子,人們對這種方式感到十分新奇。孫長玉當過幾年代課老師,因為擅長自編自演,他又被調(diào)到縣里的宣傳隊,還干過幾年工人。這些工作經(jīng)歷增長了閱歷,他常常根據(jù)身邊人和事創(chuàng)作段子。經(jīng)多年積累磨礪,孫長玉熟記了近50個漁鼓書段子的唱詞,掌握了山東京韻漁鼓,包括四平、流水、慢板、散板在內(nèi)的十幾種唱腔。
1976年,孫長玉辭去工作,決定以說唱漁鼓書為生。農(nóng)歷臘月初六,寺頭大集人擠人,孫長玉在集上拿出漁鼓說唱起來,人們將現(xiàn)場圍得水泄不通。一曲曲唱罷,叫好聲、掌聲不斷。演出結(jié)束后,孫長玉收獲了一袋子硬幣,仔細一數(shù),有20多元錢,他連連感嘆:“這比一個勞力一個月的工錢還多。”這次演出,堅定了孫長玉說漁鼓書的信心。
漁鼓書曾迎來熱潮
央廣播放引發(fā)轟動
孫長玉唱漁鼓書的十幾年里,一年四季在外面,足跡遍布青州、臨朐、五蓮等。
1983年,孫長玉出席了全縣文化專業(yè)戶代表會議,為全縣12名文化專業(yè)戶代表之一,縣委書記親自為他頒發(fā)獎狀。這給了孫長玉極大鼓舞,他說唱的漁鼓書《沂蒙新風》《賣年糕》《郭巨埋兒》還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放過,孫長玉再次引起了轟動。他因此收了不少徒弟,在走街串巷演出的過程中,漁鼓書遍地開花。
進入20世紀80年代末期,隨著錄音機的興起,聽漁鼓書的人越來越少了。孫長玉為了養(yǎng)活一家老小,不得不改行從事園林工作,兩個兒子目前也都從事園林工作,雖然二兒子有說唱漁鼓書的天賦,卻沒學。自此以后,在孫長玉這里,漁鼓書陷入后繼無人的境地。
“兒子忙不過來的時候,我就去給他們幫幫忙,欣慰的是工人還愿意聽我說唱。”孫長玉說。2015年,他被評為濰坊市非遺名錄漁鼓書市級代表性傳承人,他深感責任重大。近年來,除了干農(nóng)活外,他大部分時間都在整理漁鼓書資料。
為了更好地傳承漁鼓書,臨朐縣文化藝術(shù)中心做了很多努力,聯(lián)系濰坊市戲劇曲藝家協(xié)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任健跟隨孫長玉學習漁鼓書。孫長玉說,未來人們還能記住這種曲藝形式,他的努力就沒白費。
曲種小檔案
臨朐漁鼓書
臨朐漁鼓書由寺頭鎮(zhèn)錫河巷村孫家先人在明末清初打竹板唱門子發(fā)展而來,在清朝末期形成具有獨特韻味的漁鼓書。后來逐步演變成現(xiàn)在的漁鼓書說唱形式,日臻完善。
臨朐漁鼓書由一人說唱,一邊敲打漁鼓和簡板伴奏。漁鼓是一個直徑約10厘米、長約1米,左右穿通的竹簡,向上的一頭敞開,向下的一頭用豬心上的一層護膜陰干后蒙上去,用絲線扎緊。演唱時左臂抱漁鼓,右手擊打下方蒙皮,聲音清脆悅耳。在行腔時,簡板伴奏,漁鼓演奏過門兒。簡板要求既要握緊,又要在掌心處留有空間,起到共鳴箱的作用。漁鼓伴奏要輕重結(jié)合,手腕靈活,實敲快起。
臨朐漁鼓書有固定的說唱要求和獨特韻律,講究上場引子坐臺詩,詩為以忠、孝、誠、善為主要內(nèi)容的五言或七言順口溜。臨朐漁鼓書說唱的傳統(tǒng)書目或小段,都是藝人根據(jù)漁鼓書的特點改編或編寫的。經(jīng)孫家近十代人的傳承改進,漁鼓書已形成了一個唱、說、念、奏特點分明、較為完善的說唱形式。
文/圖/視頻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郭超
責任編輯:邢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