濰坊日報社濰坊融媒訊 11月,對于濰坊市第二人民醫(yī)院(濰坊呼吸病醫(yī)院)麻醉科主治醫(yī)師郝玉良來說,是一個全新的開始。他作為第5批援湯加中國醫(yī)療隊的一員,踏上了前往瓦瓦烏島的征途。這次“援島”,是湯加衛(wèi)生部門統(tǒng)一組織的專家團隊行動,郝玉良則是其中唯一的中國醫(yī)生。他深感自豪,也深知責任重大。12月1日,記者聯(lián)系到了郝玉良,傾聽他“援島”工作的點點滴滴。
郝玉良(右)與瓦瓦烏島所援助醫(yī)院的院長合照。
克服困難 醫(yī)者仁心
“我援外工作的醫(yī)院所在的塔布島,是湯加的主島,而這次要去的瓦瓦烏島則是湯加的第二大島,此次我去的醫(yī)院手術室條件頗為簡陋,只能開展一些簡單的手術。”郝玉良說,此次湯加衛(wèi)生部門組織專家團隊前往,就是要處理那些積壓已久的大手術。其實,此次專家組的陣容比較齊整,除了他之外,還有兩位經驗豐富的外科醫(yī)生、四名手術室護士,以及三名后勤保障人員。這里面只有他一名中國人,所以無論是接下來的生活起居,還是緊張忙碌的手術工作,都面臨了不小的挑戰(zhàn)。
11月9日,郝玉良乘飛機到了瓦瓦烏島,并順利抵達了醫(yī)院,誰知剛到便遇到了一個不小的難題。由于這家醫(yī)院坐落在一個陡坡上,他們一行人需要把帶來的一箱十幾公斤重的麻醉藥送到醫(yī)院手術室里。
“當時我們一行人輪換著搬著藥箱,還有兩位護士陪著我一起走,終于將這箱藥搬到了手術室里。”郝玉良說,到了手術室后,他很快投入到工作中——安裝調試麻醉機。然而,這臺麻醉機雖是從塔布島運來的,但機型已經很老了,通氣的風箱居然需要手動旋轉螺絲來調整潮氣量。
當他調試機器時,當地醫(yī)院一名護士急匆匆地跑過來,說有一名病人病情比較嚴重,這名病人是糖尿病引起的下肢嚴重感染,皮膚潰爛嚴重,四肢水腫,現(xiàn)在最大的問題是靜脈針打不上,所有醫(yī)生和護士都試過了,都沒有成功,如果再打不上就無法靜脈用藥。
“我看到這名病人的確很嚴重,所幸在我的指導下,最終成功了。病人終于能用藥了,那一刻,我仿佛看到了希望之光重新照在病人身上。”郝玉良說,早起長途顛簸,忙活了一天,晚上回到住處時,他感覺身體都要散架了,躺下很快就睡著了。
郝玉良(左)指導當地醫(yī)生手術。
點亮希望 醫(yī)者擔當
第二天一早,當郝玉良匆匆邁向手術室時,眼前的景象讓他不禁一愣。手術室門外,早已密密麻麻地排起了長隊。
“由于當地條件簡陋,門診只能安置在手術室外的接待區(qū)。在隨后短短幾天的時間里,我們馬不停蹄地接待了將近200名病人,手術安排也多達近百臺。”郝玉良說,起初,每天能穩(wěn)定在十臺左右的手術量,而到了后面幾天,手術數量逐步增加。
郝玉良在瓦瓦烏島所援助醫(yī)院工作。
郝玉良告訴記者,這些手術類型,大多是較為常見但棘手的病癥,如糖尿病引發(fā)的截肢與清創(chuàng)手術、身體各處腫物切除手術等。由于當地特殊的生活習慣,腸梗阻、腎結石、膽囊結石、膀胱結石等疾病的發(fā)病率居高不下。每一次手術操作,都像是在鋼絲上行走,容不得半點馬虎。而這里特殊的醫(yī)療條件,更讓他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“全能醫(yī)生”的角色。
收獲感動 醫(yī)者無疆
每天手術結束后,郝玉良并未停歇,而是迅速轉身投入到病房之中,化身多面手。仔細地為病人查體,抽取血液樣本,開具化驗單與各項檢查單,開放靜脈通道,做好第二天的術前準備。也正因如此,這段經歷如同一個寶藏,讓郝玉良挖掘出了自身許多未曾觸及的新技能領域,收獲滿滿當當。而讓他最感動的是當地人民對醫(yī)生的深深感激,很多家屬都會為他們準備一些特產——菠蘿,而郝玉良深深沉浸在這份淳樸與善良的氛圍之中。
家屬為醫(yī)生準備的特產——菠蘿。
11月30日,此次“援島”已經全部結束,然而,回望那段時光,郝玉良深知自己背負的不僅是醫(yī)生的使命,更是兩個國家人民之間深厚情誼的橋梁。那些來自家屬的誠摯感謝,不僅僅是一句句話語,還是當地人民對醫(yī)者仁心無私奉獻的最高褒獎。他向記者坦言,“能代表中國醫(yī)療隊來到這里而倍感驕傲”。未來,無論身處何方,這段經歷都將激勵他在醫(yī)療道路上不斷探索、為更多生命帶去曙光。
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: 王路欣/文
圖片由受訪者提供
責任編輯:陳曉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