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天上班晚上學藝,濰坊的年輕人愛上了免費“夜?!?/p>
來源:濰坊融媒客戶端 發(fā)布時間:2023-12-06 08:57:27
濰坊日報社濰坊融媒訊 “夜校”是一個具有年代感的詞匯,曾在20世紀80年代風靡全國。近來,上“夜校”作為一種新潮的生活方式受到年輕人喜愛。年輕人為何搶著上“夜校”?從“走紅”到“長紅”,“夜校”還有哪些路要走?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。
奎文區(qū)文化館推出了“文化夜校”。
“文化夜校”一上線就“秒”空
近期,“夜校”的爆火源自上海的一所市民夜校65萬人爭搶1萬個課程名額的事件,突然之間的爆火,讓當?shù)匾刮幕玫竭M一步發(fā)展,并迅速蔓延至全國。
近日,在奎文區(qū)文化館的功能室內,“愛學藝”系列公益培訓班如火如荼地進行。當晚開展的是首屆成人書法公益培訓班,中國美術家協(xié)會會員楊德君現(xiàn)場授課。記者在現(xiàn)場看到,大部分學員年齡在40歲到60歲之間,也有一些年輕人前來學習。
“90后”學員武鐵軍正在學習書法。
“90后”學員武鐵軍是一名語文教師,當晚是他參加的第二節(jié)課。武鐵軍告訴記者,上大學時,他就對書法很感興趣,曾通過網絡短暫學習過一段時間。工作后,他想系統(tǒng)性提升自己的書法理論知識,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機會。得知奎文區(qū)文化館開設書法課后,他立刻報了名。在這里,各個年齡段的學員都有,他們還建了一個微信群,時常在群里交流學習心得,大家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。
“晚上上課正好方便了我們這些上班族,而且課程都是免費的,這樣的課程很輕松。”武鐵軍說。
對大部分年輕人來說,只有下班后才有時間參與文化藝術活動。因此,奎文區(qū)文化館“愛學藝”系列公益培訓班首次推出“文化夜校”模式,于11月開課,為期3個月,有書法、陶笛、聲樂、洞簫、攝影等8門課程,一上線就被“秒”空。
2023年秋冬季“益佳藝”公益培訓
年輕人希望“官方夜校”再多一些
那么,除了奎文區(qū)文化館,城區(qū)其他公共文化場館是否也有“夜校”模式呢?事實上,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,早在今年9月,濰坊市文化館的公益課程就已經發(fā)生改變。
記者了解到,濰坊市文化館推出的2023年秋冬季“益佳藝”公益培訓共開設兩個板塊33個班次,分為成人課程和少兒課程,培訓范圍包含濰城區(qū)、奎文區(qū)、高新區(qū)、寒亭區(qū)、坊子區(qū)。除了白天授課,此次公益培訓推出的夜間授課滿足了大家的不同學習需求。
近日,在城區(qū)友愛路與臥龍西街一家教育培訓學校內,10名學員正在彈奏古箏。這家教育培訓學校是21家“益佳藝”公益培訓聯(lián)動單位之一。記者看到,當晚參加古箏課程的學員中,年輕人占三分之一。
“00后”學員胥佳慧彈古箏。
“00后”學員胥佳慧和“90后”學員陳晨在古箏課上認識。“官方認證的機構更靠譜,而且是公益性質的,老師也很專業(yè)。”陳晨說,如果城區(qū)的“官方夜校”再增加幾所,自己學習的課程會更豐富,上課也會更便利。
“90后”學員陳晨彈奏古箏。
年輕人上“夜校”原因各不相同
“有成人舞蹈課嗎?”“我想學架子鼓,有人教嗎?”“晚上想去學游泳,附近有游泳館嗎?”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年輕人,從交流中,可以看出年輕人對“夜校”的期待。而大家選擇上“夜校”的原因也各不相同,有的為了挖掘興趣愛好,有的為了拓展交際圈,也有的為了提升自我,掌握新技能。
“夜校”讓公共文化迸發(fā)出更多可能,但究竟是“一時興起”,還是能夠“長遠發(fā)展”,值得商榷。對此,不少年輕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他們表示,公共文化場館可以通過“夜校”模式發(fā)掘年輕人需求,多開設適合年輕人喜歡的課程,讓更多年輕人享受到優(yōu)質服務。
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: 郭超/文圖
責任編輯:封曉健